壹、前言
根據環境部112年3月版的「111年度公害陳情案件受理、處理統計報告」,全國111年度公害陳情案件中,以污染類別比較分析,噪音類陳情案件數佔37.51%最多,而針對噪音類公害陳情污染源做分析,與營建工程有關的「動力機具」案件佔45.91%最高。屏東縣111年度公害陳情案件共6,805件,其中噪音類653件,佔約9.60%,雖明顯低於全國平均值,然其中噪音源為「動力機具」者即有200件,約佔30.63%,雖然使用動力機具之場所除了營建工程(含室內裝修工程)外,尚有餐飲、洗染、印刷業等,若以111年全國噪音類陳情被陳情對象為營建工程者佔31.84%觀之,營建工程應仍為其主要來源之一。有鑑於此,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為了減少營建工程噪音對民眾生活環境之影響,平日即假營建工程污染稽巡查作業輔導營建工地改善噪音問題,以下即以縣轄境內一處建築工地之噪音減量輔導為案例,供本縣其他營建工程做參考。
貳、相關環保法令彙整
與營建工程噪音管制相關之環保法令主要有噪音管制法、噪音管制標準等,另針對夜間與假日施工之營建工程,屏東縣政府於109年12月30日依噪音管制法第8條修正公告「屏東縣噪音管制區內禁止從事妨害他人生活環境安寧之行為及其時間、地區或場所」,轄區內各類噪音管制區夜間10時至翌日上午7時及例假日或國定假日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不得有使用動力機械從事營建工程或室內裝修致妨礙他人生活環境安寧,但屬緊急危難救助行為、危及公共安全、環境污染或影響民眾用水、用電、用氣或通訊之搶救、搶修工程,以及屬連續性或必要之工程,不在此限。其中,屬連續性或必要之工程,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於管制時段施工者,仍應符合噪音管制標準第6條規定。惟依該公告規定,核准營建工程可於管制時段施工者為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非環保局,故若核准機關未依公告要求其設置噪音防制設施,仍有可能因施工噪音擾亂環境安寧致民眾陳情。因此,環保局執行工地巡查之際,除參考環境部公告之「營建工地噪音防制技術指引」輔導有噪音污染潛勢的工地進行改善外,若發現工地施工時段有可能涵蓋管制時段者,也會主動告知須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於核准後副知環保局,並提醒營建業者屆時須設置相關噪音防制設施(如移動式隔音屏、防音毯、隔音布、消音屋、防振襯墊、隔音罩或其他具有滅音功能之設施),以降低夜間施工對周遭環境所產生之衝擊。表1為與營建工程噪音管制相關之環保法令彙整。
參、輔導案例分享
本次輔導對象為屏東市一處建築工地,其基地位於第三類噪音管制區,建築物結構採鋼筋混凝土為主,建築面積約9,000m2,環保局執行巡查工作時,曾於該工地可能產生噪音之基礎工程階段量測噪音量,由於該工地當時考慮工區鄰近社區民宅,改採以低噪音之預壘樁工法施作,工地周界噪音量介於53.3~64.5分貝,並未超過日間與晚間之營建工程噪音管制標準(詳表2)。
為避免施工噪音影響附近居民生活品質,該工地用電採用市電,鋼筋加工於工廠進行,並定期以噪音計於工地周邊量測音量。參與本次協談前該工地已完成整地挖運階段,準備進行大底灌漿與基礎結構鋼筋組立作業,由於大底PC混凝土量約900m3,採分段澆置尚可避免夜間施工,然基礎底版70公分厚,所需澆置混凝土量達6,000m3,且顧及施工品質與結構安全,須進行連續澆置作業,業者考量澆置時間過長會導致民怨,規劃分三批次進行,平均每批次會有3台混凝土泵送車及500輛次預拌混凝土車參與作業,澆置時間仍可能涵蓋夜間。鑒於該建案於工程初期屢遭附近居民陳情,經屏東縣環保局輔導後,其陳情狀況已獲改善,故為避免基礎底版混凝土澆置作業時間過長致民眾陳情再起,環保局特函文該建案營建業主召開噪音減量輔導協談。本案協談時參考該工地噪音防制巡查紀錄並依「屏東縣營建工程低噪音工法查檢表」,從機具及周界減音措施和減少噪音干擾之自主管理兩大面向與業者討論研商,現場並提供業者相關法令與「營建工地噪音防制技術指引」供參,本次協談初步結論如下:
協談會議後環保局將持續追蹤該工地後續噪音管制時段許可申請結果並了解其噪音防制設施設置情形。營建工程平時做好污染防制、監測及敦親睦鄰工作,除了可以讓工程進行更加順遂外,還可以降低遭到違規處分之風險,且監測數據也可提供民眾了解施工對環境的影響,證明營建業者有信守維護環境品質與居民健康的承諾。
─屏東縣營建工程污染管理發展計畫112.8.28